close

中醫診病的方法,叫做四診,望聞問切。四診當中,最主要的,能被大家掌握的,色脈之診。望色、切脈,這個非常重要。色,叫查,用眼睛觀查它的變異。人病了,必有反應,一個是從脈上,一個是從色上,而有所不同。醫生就根據反應的不同,還了疾病、臟腑不合的情況。
但是,色與脈必須相合,才有把握,才更有準確性。因此,除了色之外,還要用指診治法。色脈結合,可以萬全。
現在我們當醫生的,查色、切脈,還講究,但是比較粗線條的了,不細,不細微。病人來了,人的胖瘦、臉上發紅、發黃,我們也看一看。但是,這是很不夠的,這些都是粗線條的。鬱微,就是到了很細微的程度,但是望色要知機。宋邵康節一個話,知機,其神乎?你要是知了機了,這就有點神了,先知先覺。實際上不是這樣,知機了,事物剛一萌動,你就知道了。所以古文觀止裏有一句話,礎潤而雨,月暈而見,見微知著,見了小的就知道大的。所以當醫生辨色,就是要知機,他有一點反應,醫生的眼睛絲毫不爽,就看出來,就知道病情的情況了,就知道了。但是色與脈要結合起來,這樣把握性才大一些。
上一次課我們講的就是色脈結合診病的方法,講了三條。我們講了,色莫知真。因為色脈結合了,我們才能洞悉病情。舉了三個例子,恐在氣血下,而脈細,而面白。脈細面白,氣血不能向上,恐在氣下,氣血行於下,而不注於上,所以才脈細面白。人有羞愧,人心氣餒了,心氣不足,心就虛了,人的面色就乍赤乍白而無定,脈就浮了,浮者,氣散於外,氣不擾了。人無精液了,脈就澀了,唇口乾涸,脈澀是切診,唇口乾燥是望診。舉例是說明,人的情志的變化,影響氣血,能反應於人面,人的面色、脈色有變化。有了疾病了,也影響人的臟腑氣血,人的面色,脈博也發生了變化。所以色與脈密切結合在一起,來判斷人的疾病、情志的變化,是很科學的。
所以,我們讀書就有所啟發,這短短三條,字並不太多,張仲景就是告訴我們,臨床看病的時候不要淨切脈,還要望色,脈與色、和他的神態要結合起來,來反應臟腑氣血榮衛的情況。所以說辨脈法,並不是辨脈的,結合望色的。如果從這三個例子,我們重視了,色脈之真,重視了人的情志的變化與氣血的關係,人的疾病的變化與氣血的關係,我們就收穫無知處。我們讀書要有所收穫,有所得,有所用,這樣在臨床上提高了我們的水平。古人不能一個一個都說出來,舉一反三,由表及裏。如果人怒了,怒髮衝冠了,脈是細的,面是細的嗎?因此,面是紅的,脈是洪大的。這你就要推理啊。如果人慚愧了,面一會紅一會白,叫人看到心神不定,那人沒什麼事呢?
下面又講了兩個重要的問題,一個是舉按尋的指法,切脈有舉按尋,有三菽六菽九菽12菽這樣的輕重之分,來候五臟之氣。脈有浮取,有中取,有沉取,我們一般切脈的方法,叫浮中沉,所以要先從三菽開始。這叫常規。我們現在有些學生沒受過常規的訓練,切脈的時候,一下子就按下去了,中醫你要先輕取,你得先看它是肺脈啊,看看是不是有表證,有外感。浮取沒有才中取,然後再沉下去,所以叫浮中沉,舉起來,按下去,叫尋,最後才推筋找骨。脈有浮中沉就是人有下中下三焦。浮就是看上焦的病,是表,按就是脾胃,尋就是肝腎了。指法,辨脈篇就告訴我們了,切脈的方法由輕取來候脈,候之不得然後向六菽,然後至骨,這樣循序漸進,來候五臟之氣。這就是知識,是理論,這也有手法,指法。我學了辨脈篇了,學到了什麼了?這就是收穫,就是能耐。指法,應該由輕而重,由上而下,一點一點地往下來。
下面講的就是寸關尺,講三部脈,再加上浮中沉,三三得九,這就是寸口脈的三部九候之法,三部就是寸關尺,九候就是三部各有浮中沉,與內經講的三部九候之法不同。
三部九候裏最主要的是講腎脈、根脈。脈講胃神根,脈有了根了,人就有救了,脈要無根,人就危險了。所以“假令下利,寸口、關上、尺中,悉不見脈,然尺中時一小見,脈再舉頭(跳兩下的,)者,腎氣也,反應還有腎氣,腎氣沒絕。“要見損脈來至”,脈 來的很困難了,不是再舉頭了,跳一下的,“為難治”,這病就不好治了。這裏突出了根脈的意義。這就是上次課的基本精神。
要掌握了這一部份內容,要指導我們診斷。這就是提高了我們的水平。這裏有理論有手法,有判斷疾病的方法。不要因為這麼點書,看長了就沒意思了,那就錯了,我越琢磨越有意思,得琢磨,得體會,才能體會出精神。
下麵講27條,問日:脈有相乘,有縱有橫,有逆有順,何謂也?師日:水行乘水,金行乘木,名日縱;火行乘水,木行乘金,名日橫;水行乘金,火行乘木,名日逆;金行乘木,木行乘火,名日順也。
這一條是論脈有綜合縱橫順逆之變,以測病之輕重之理。用縱橫順逆來測病輕重之理。縱橫順逆,這四個字。相乘,就是互相加臨了。縱,就是放縱,放縱他的勢力,無所顧忌,縱其力,來傷害正氣。水克火,如果無制,就是放縱,因為氣在盛了。橫者,乘勢妄行,無所忌憚,火行乘水,火是怕水的,但火的勢力太大了,不但來克金,反倒來乘水,這就是橫。逆,子乘母;順,以尊臨卑,名正言順。
這一條,我認為要講兩個問題,脈有相乘,有縱有橫。要講兩個問題,第一個是講平脈。突出了春夏秋冬,四時之平脈。春弦。。。。。第二個事實是,平人出現了反常的病脈,出現了脈有相乘的病脈。出現了,按之五行的生克關係,來判斷是輕是重。是病脈。夏天當見洪脈,主於火,上盛下衰,為正常之脈,但反見沉脈,是水脈,是冬天之脈,就是火行乘火,是縱;冬天當見沉脈,而反見洪脈,這就叫火行乘水,火連水都不怕了,就叫橫脈。什麼叫順逆呢?相生就是順,金水相生,金行乘水。冬天應該見沉脈,現在見了浮脈了,這就是金行乘水,問題不太大。逆,秋天當見浮,反倒見沉,水行乘金,是以下犯上,這就是逆。一個是四時之正脈,一個就是相乘之脈,正常的時候不見正常之脈,就要用五行的方法,跟平脈,互相衡量一下,來推論一下。推論的意義是什麼呢?可以見五臟之氣,相互之間處在什麼樣的狀態。從而我們來理解疾病的輕重順逆,甚至來理解它的危險。
28條,“脈有殘賊,何謂也?”師日:“脈有弦、緊、浮、滑、沉澀,此六脈名日殘賊,能為諸脈作病也。”
這一條是論殘害正氣的邪氣,出現的脈相比較多,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六種病脈,就是這六種。什麼叫殘賊呢?殘賊就是指傷害正氣的邪氣,成無已的注很細:傷良日殘,害良為賊。這一條的重點內容,病脈較多,張仲景只舉弦緊、浮、滑、沉澀六脈為殘賊之脈,這六個脈常見。為什麼這六個多見呢?浮主表病,表受邪,脈 就浮;沉主裏,主裏病,裏面有病了,就見沉了,邪氣入裏了,脈 才沉;滑生痰,弦主飲,痰飲病臨床上很多見,有一個滑、有一人弦,痰飲病很多見,所以才能殘害正氣;緊主寒實,澀這血虛,是正虛。這個是臨床的總結和歸納,概括為痰飲表裏虛實,作為一個醫生,你要瞭解殘害正氣的邪氣,有這六種之脈。
“能為諸脈作病”,怎麼理解?脈很多,但是這六種能為諸脈作病也。浮沉還有間脈,作為主體,同其他的脈結合起來,病就很多了。這是一層意思。第二層意思,它是殘賊之邪,能傷人,傷人了,就能為人體三陽三陰諸脈做病了,這裏有脈指的就是經脈了,太陽、少陽之類。
因此,學這條有什麼用處呢?什麼都得考慮臨床意義啊,書要離開臨床了就沒有意思了。切脈在平脈法裏開頭講,脈有陰陽合為也。要抓綱,要先分陰陽,來指導我們切脈的方法。這一條明日殘賊,凡是邪氣傷人的,反應於脈了,就要抓這六個脈,代表六種不同類型的邪氣。因此在臨床,給人切脈的時候,是不是這六個脈啊,同時我們作為醫生,腦子裏要有六個殘賊之脈,臨床,這六個脈相當常見,來指導臨床。脈很多,只有這六個脈是殘賊之脈。
29條,“問日,脈有災怪,何謂也?師日:假令人病,脈得太陽,與形證相應,因為作湯,比還送燙手,如食頃,病人大吐,若下利,腹中痛。師日,我前來不見此證,今乃變異,是名災怪。又問日:何緣作此吐利?答日:或有舊時服藥,今乃發作,故為災怪耳。”
上一節講殘賊,這個講災怪,是相互就的。這一條的重點,就告訴我們醫生,發生災怪之變了,必有所因。不是憑空而來的。必有所因,你就得瞭解這個因,因為什麼啊?你心裏才能有譜,才能不慌,才能瞭解情況。如果不是這樣,災怪來了,發生意義之怪了,你就慌了神了。所以通過這一條,在治療當中,發生災怪了,你當醫生 的要瞭解這個原因,不要張惶失措。
這一條有四層意思。第一,脈得太陽,與證相應,因作湯治。是第一層意思。病得的太陽病,是太陽病的脈證,開了發汗解表的藥。第二,比還送湯,如食頃,病人乃大吐,若下利,腹中痛。比當從字講,一送一還,漢朝時是不是代煎啊,這個來回就是一頓飯時間,要不有還有送做什麼啊?很可能是醫生煎了藥,送給病人吃。病人大吐,下利,腹痛。醫生開的是解表的藥,出現的是太陰病證。醫生說,我前來不見此證,現在變異了,這個病在張仲景的時候叫作災怪。成無已之注:藥證相符而生變異。這不是誤治,不是錯治。這是第三層意思?那什麼原因出現此吐利呢?發生災怪必有所因?可能是舊時服藥,現在發作了。開始曾請了個醫生,沒告訴給現在這個醫生,所以吃瞭解表的藥,現在變成太陰了。當醫生要審時度勢
30“問日:東方肝脈,其形何似?師日:肝者,木也,名厥陰,其脈微弦濡弱而長,是肝脈也。肝病自得濡弱者,愈也。假令得純弦脈者,死。何以知之?以其脈如弦直,此是肝藏傷,故知死也。”
這條主要是講肝的平脈和死脈。也就是說,肝有病了,見了平脈了,病就要好了,如果見了死脈了,病就惡化了。從肝脈開始到了肺脈為止,這幾條都是說明人體的五臟,上合天之四時三陰,下合地這五方五行。這幾條來說明,人的五臟,上合天之四時、陰陽,下合東西南北中、金木水火土。脈與天之五運六氣,地之五行,都是相通的。但是都要有胃氣,以胃氣為本。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。同時突出與天之陰陽六氣,地之陰陽五行,相結合,這個一個特殊的理論,這個只有中醫有,其他醫學沒有。
先說肝,五行在於五方,所以叫東方肝脈,肝應東方,內經去,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,東方甲乙木。這是特殊的醫學理論,肝是屬於木的。這個只有中醫這說麼,只有中醫這麼理解。一個人肝跟東方有什麼關係?在天為風,在地成形為木,在五方屬於東方。在三陰三陽屬於厥陰。這個樣子,肝和天地,和氣候相通了。這就叫做,中醫的整體觀。第一個整體觀,人與自然是個整體,所以肝是東方,在天為見,在地成木,這就是人與自然的特點。第二個整體觀,就是肝與眼睛、筋膜、瓜甲,經絡的絡屬形成一個整體,這就是一個人的整體。人可以說,牽一發可以動全身,一發跟一個人的整體是有關的。所以中醫的整體觀是大整體觀,人體的、體外,都是一個整體,不是一個支離破碎的,完全是一體的。這個科學性很強,現在逐漸被國際上的醫學界承認。生物鐘、氣象醫學和人體的關係,科學越發達,中醫的科學性越被 人認可。如果有人問,中醫的科學是什麼啊。你就回答,你現在才80年代,科學越發達,中醫越能被人所崇拜。這就是中醫的科學。過去的人認為,科學越發達,中醫越應該淘汰,他們反了。
有個朋友跟我說,紐約掛牌的中醫有200多人。現在世界的醫學的眼光都注視在東方,因為中醫科學,很有精當的議論。如果不是把人的臟器,不僅僅看看是個解剖單位,那麼我們中知叫髒相。什麼叫髒相?光一個肝不是整體的,這個肝和自然界的客觀存在要互相結合,要跟人體的互相結合,那才叫一個肝,這就叫肝相。如果一個人眼睛花了,脈很細舌苔白、淡,就知道肝血不足了,肝開竅於目啊,我們中醫就說,吃明目養肝丸,回去煮羊肝,買點白蒺藜,研成粉,用羊肝粘著吃,10天以後,眼睛看東西好了,因為羊肝是補肝血的,蒺藜是明目的。如果還腰疼,還有點口乾舌燥,心煩晚上睡不好覺,這是腎水虛了,水不涵木,開點六味地黃湯,加點龜板,補補腎陰,一補腎陰,肝也好了,眼睛也亮了,腎也好了。這就是說肝腎整體的關係。一個人,不能吃東西,渾身懶惰,眼睛無神,耳聾目脹,這個由於脾胃氣虛,清陽不升,肝膽之氣不能上升,給你開個益氣沖明湯,治脾胃,眼睛也亮了。中醫啊,中醫之偉大,一個眼睛,肝開竅開目,涉及到五臟六腑,這個理論高不高啊!非常 之高啊。中醫明目的法子很多,但都是從這個來的。
所以肝者目也,厥陰,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向為東,其脈微弦濡弱而長。這個脈是弦的,但是微弦,而且脈來得很軟弱、很長,這是肝有正常的有胃氣的脈。因為五臟必需借後天胃氣才能生存,胃氣才是生氣,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。如果是肝病得到了濡弱而弦的,病就好了。
比如,現在的肝炎開始的時候,都是弦多胃少,等病要好了,這個時候的弦,就會濡弱而長,這個病就是見好了,在手指下一摸就能摸出來。有的人的弦脈跳的很柔和、不緊張,這個好。醫生怎麼知道肝病要好了呢?見好不見好,兩邊都有了,一切脈,弦多胃少為病,病沒好,個人說對了,病人也服。雖然弦也濡弱而長了,這就見好了。所以這個很重要。我就這麼兩下子,也是學來的。張仲景的話是一字一珠啊,不要等閒視之。
假令得純弦脈者死。純弦脈,沒有胃氣了,弦而有胃,不是純弦。如果是純弦,這個病就死了。肝臟,沒有胃氣怎麼能活呢?怎麼知道是純弦脈呢?以其脈如弦直,是肝臟傷,故知死也。就是脈來象弓弦一樣直,一樣緊張,所以古人說,如新張弓弦,弦又緊又硬,沒有微弦濡弱的特點,沒有和緩濡弱的胃氣了,這個時候,肝臟就受了傷了,是真髒脈現,就叫純肝脈,故知死也。
所以當醫生能知生死,生死怎麼能知道呢?一個是望色,一個是憑脈。憑脈裏,最怕就是真髒脈現,沒有胃氣的溫培、滋生,所以就死了。希望我們通過學習辨脈法,要在臨床上反復實踐,來體驗什麼是肝的生脈什麼是死脈,什麼是有胃氣,什麼是沒有胃氣,沒有胃的沖和柔軟之氣。這個很重要。有沒有同志說我不信,別不信。張仲景寫的文章啊,都管用,都是通過實踐的。你說麻黃湯吃了不發汗?承氣湯吃了不泄下?所以學傷寒啊,通過這1700多年的臨床實踐,都驗證了張仲景不說假話,是指導臨床實踐的,沒有空話。而且這個都是從內經、難經上來的,這是中醫的不傳之秘啊。你都能知道生死了,這多了不起啊?醫生多高明啊?
我為什麼要辦這個班呢?工作30年了,第一次辦班,第一次平脈辨脈。我越看越覺得可惜啊,仲景之說不傳了,我們祖先給我們這麼好的東西,我們傳不下去了,這多大的損失啊。就剩下陽明主胃病了。所以我們才講,所以才叫燃燈傳心。總得有人提倡啊,發明啊,講啊。我一個人講,再影響大家,這個不就傳下去了嗎?也不是說你求不到的,距離太遠了,只要一努力,就合拍了,就把這東西學來了。
當然了,在平脈的時候,什麼是微弦濡弱而長,什麼是純弦直,手指頭等有感覺。只要這個話不忘記,總有一天能豁然開朗。
31“南方心脈,其形何似?師日:心者,火也,名少陰,其脈洪大而長,是心脈也。心病自得洪大者,愈也。假令脈來微去大,故名反,病在裏也。脈來頭小本大,故名覆,病在表也,上微頭小者,則汗出。下微本大者,則為關格不通,不得尿,頭無汗者,可治,有汗者死。”
這一條,辨心的平脈、病脈、死脈。這一條的重點內容跟肝一樣。因為心應南方丙丁火,心屬火,所以心應於南方,在天六氣為暑,在地五行為火,屬於少陰,脈應該洪大而長,不是短,來盛去衰,來大去長,脈有來去,去的很長,這個是心脈有胃氣也,是有胃氣的脈。如果洪多了,什麼叫洪啊?大水日洪,古人說,“洪脈來時排排然,去衰來盛似波瀾。”就象漲潮一樣,嘩的一樣上來了,一大片。但是漲潮來的時候有勁,但是去的時候都是慢慢退。所以古人做了一個比喻,鉤,鉤子背都是大的,上面大,等到脈到底下了,就窄了,上面就頭,下面叫本。象洪水一樣,欲知死脈參差數,死按見洪  。如果洪脈越按越有勁了,那就是死脈了。如果脈帶個柄,如似操帶鉤,這個就違背洪脈正常的特點,不是來盛去衰了。如果脈來的大,去的窄,那是正常的。
本來來的時候應該大,現在小了,去的時候小,現在反大了,名覆,是病在表了,是病脈。下面就說了,見什麼病啊。上微頭小者,上就是浮,浮取小了,頭本來應該大,現在小了,再汗出,屬於心氣虛,心氣虛了,心主汗,心氣不能統攝汗液,所以就汗出。下微本大者,下主沉,沉取本大,本大是要把洪脈上微頭小說的,上面頭下,脈來的時候頭小,脈去的時候,本,象樹的根本的,反而大,浮取而小,沉取而大,主心氣內鬱,這個是心氣的反常之脈,是心臟有病。一個是心氣虛,一個是心氣鬱,氣血鬱結了,就形成關格不通。
格拒不進,關而不出,六腑就不順了,不通了,發生阻礙了。心臟合於六腑,心合於小腸相表裏,心鬱了,小腸已凝結,六腑之氣不利了,小腸也不利了,就不得尿了。應當出去出不去了,應當進來的進不來了,關格了,由於心臟的氣鬱,而導致六腑氣機關格不通,所以就不得尿。頭不得汗,津液內藏,氣不餒,所以還得治。要頭上有汗,為心氣上厥,為津液上泄,所以就不得治了。
這塊有點繞,再說一遍,南方 心脈,到假令脈來為大,是正常的心脈,來盛去衰,來大去長,這是正常的脈。心病有了這種脈 ,病就好。覆脈,就是鉤掉了個了,上面窄,下面大了,所以叫反覆,跟正常的洪脈不一樣了。這樣的脈 主於心病,病有表有裏。在表的往往有汗出之病,因為心氣虛,在裏,往往有關格之證,因為心氣鬱了,氣機不利,小腸之腑不暢通,所以就不得尿了。如果關格,六腑不通但是無汗,這個病就好治,如果關格有汗,心脈氣厥了,病就不好治。大義的精神就是這個。
只要跟正常的心脈不一樣,就是病脈。這樣來看,和肝脈不同了,肝病比較簡單,心脈比較複雜,心脈除了正常脈 之外,講病脈,講的比肝脈的體例不大同,多一點。有在表,有在裏,有關格不通。比肝脈說的廣一點。那麼心脈的死脈最後是什麼樣的呢?如果是操帶鉤,那個硬的,就是不沖和了,就是失去胃氣了。五臟之脈如果沒有濡弱的胃氣,都是有病,如果全然無胃氣了,就是真髒脈了。大家可以看看難經,脈要精微論,大概可能有這方面的內容。
溫習:
上一次課講脈有相乘,有縱橫順逆之變。這一條的主要精神,是提示我們,在適時平脈的基礎上,對非時之脈和適時平脈發生了生克順逆的關係。從這來看,辨脈篇講陰陽,平脈篇而以五行的學說,生克制化,來看疾病的情況。這就是中醫陰陽五行學說的體現。
平脈篇講的縱橫順逆,屬於第二的,就為六經辯證打下了基礎。六經辯證裏太陽中篇裏就有,傷寒腹滿。。。此肝乘脾也。。又有傷寒。。。時肝乘肺也,。。。。,所以太陽篇裏就有這樣的病症了,有指導六經辯證的意義。
第二點,上次課講了脈有殘賊、災怪。殘賊之脈,就是論邪氣傷正,有六種常見之脈。這六種脈,作為臨床的醫生就應該掌握住。弦、緊、浮滑、沉澀,反應六種冷疾病,是平常遇得到的,所以是殘賊之脈,可以為諸脈作病。災怪之脈是一種意外之變,就是醫生的辯證是正常的,但是發生了意外的變化,跟醫生 診斷沒有關係,古人叫作災怪。是臨床能遇到的。這一條是舉例而言的。推而廣之,這樣的問題,還是多的很的。所以當醫生,為了瞭解客觀,不發生在醫療之中發生障礙,要知道什麼是災怪。這個跟醫療發生誤治沒有關係。看起來是個小故事,實際上,有實際意義。當醫生,就接近社會了,就會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。
比如你當醫生,你給婦女看個病,落了胎了。當醫生,你沒兩下子,你就會被敲詐。
第三點,將五臟之脈,有有胃氣的和沒有胃氣的,所以這時有病脈。有胃氣的病脈,就主生,沒有胃氣的,預後就不良了。反應了,五臟是以胃氣為根本,提示我們,臨床辯證,還得看是不是有胃氣,如果有,雖然有病,還容易治,如果沒有,真髒脈現,預後就不良。這個在脈學上講是很重要的。根脈、胃脈是脈學裏核心問題。
不能心之病脈與肝之病脈,寫的不太一樣。為什麼呢?因為心脈為鉤脈,是洪大之脈,正常不正常,張仲景用其臨床經驗總結兩個特點:總的特點,是跟洪脈相反了。心是洪脈 是夏令,來盛去衰,指力量而言,來大去長,指脈的幅度而言的。一個來盛,有勁,去沒勁,同時來的幅度很大。現在有病了,病脈就相反了,跟正常的洪脈相反了,就出現這麼幾個問題:一個是來微去大,微為無力,去倒很大,這種現象,主病在裏,為心陽內鬱,將來可得關格不通,不得尿,是實證;二,脈來頭小本大,是說面積、幅度,頭像樹枝,本像樹根,不形容脈的幅度。來的小,去的很大,這樣主心氣外虛,心主汗,心氣外了,所以得汗出之病;三,上微頭小,下微本大,上下指浮沉,脈浮而微,頭小,前來之脈面積小,浮取很微,下微本大,下沉而微,本而大。總的來說是跟洪脈、鉤脈相反,有的是跟力量相反,有的是跟幅度相反。所以叫心脈病脈。比如夏天應該見洪脈,如果來微、來小,就不是來大來盛,相反了,洪是去衰,現在去的時候,本大了,就主心脈病了。這個道理不就明白了嗎?
今天講西方肺脈了
31條“西方肺脈,其形何似?師日:肺者,金也,名太陰,其脈毛浮也。肺病自得此脈,若得緩遲者,皆愈。若得數者則劇。何心知之?數者,南方火,炎克西方金,法當癰腫,為難治也。”
這一條,是辯肺的平脈病脈死脈。有五行學說的理論來講的。肺,應西方庚辛金,肺在天為燥,在地為金,三陽三陽屬於太陰。肺的適脈,叫毛,毛者浮也,。。。。。。。很輕浮的,叫毛,毛言其輕浮,輕輕地在於皮上,羽毛之輕浮也,這是正常的脈。如果肺的病見到了毛脈了,而且又有緩遲之相,從容緩和,主病欲愈。為什麼要好了,有兩個原因,一個是本髒病,見本髒脈,相應,為順;二,又見了胃氣,從容緩和,所以病就要好了。
如果肺病不見毛脈,而反見數脈。數脈謂之火脈,肺主金,肺金的病見了火熱的數脈,火來克金,肺病就要加劇了,主于邪氣盛 ,來克肺金,病就重了。李瀕湖脈決是這麼講的,數脈為陽熱可知,只將君相火來移,實宜涼瀉虛溫補,肺病秋深卻為遲。所以李瀕湖作的詩,反應了平脈法的精神,反應了張仲景的精神。
何心知之之後,就是張仲景的自注之詞,是自注句。說明肺金為病,反見南方火脈,為火克金,火旺盛,火邪旺盛,火邪為病發生癰腫。癰腫,有兩個說法,一個是普遍性的癰腫。也有人認為是肺臟受了火邪之克,就是現在我們說的得的肺癰。這兩個說法,一個是宏觀的,一個是狹義的,都是有道理的,可以並存。
這樣子就不是順了,金受火刑,由於火縱,縱其勢來克肺金,所以病不好治。
在臨床上看肺病,怕見數脈。所以癆病,在醫宗金鑒裏,雜病心法要決,說:陰癆細數形盡死,陽癆。。。。。。傷陰的病,就是陰癆,細,是正所不足,陰分虛了,數,就是火來克金,到什麼程度呢?到了人身上的肉都沒有了,這個時候人就死了。消耗沒有了。用滋陰的藥,拉稀,用補土的藥,又幹了,所以用沈優五法。
32“二月得毛浮脈,何以處言至秋當死?師日:二月之時,脈當濡弱,反得毛浮者,故知至秋死。二月肝用事,肝屬木,脈當濡弱,反得毛浮脈者,是肺脈也。肺屬金,金來克木,故知至秋死。他皆仿此。”
這一條,也是象肺脈一樣,是辯肝脈適脈,非時之脈,來辯生死。二月得毛浮脈,二月屬於肝的,肝木用事,當令之髒,當時在旺,肝的髒氣應該旺盛,卻得了秋脈了,不見弦而濡弱,卻見了毛浮的肺脈,這叫金來克木。毛浮之脈見於二用,叫做非時之脈,當見弦而見浮,凡是非時之脈,都有生克順逆的關係,二月見毛浮,是受克之脈,病當重。
不但是肝臟是這樣的,其他的舉例類推,都是這樣子。見了時脈了,問題不大,雖然有過,有不及,但問題都不大。但非時脈,就是生克順逆了。脈有陰陽,有五行。有陰陽沒五行,不夠細膩。“陽病見陰脈者死,陰病見陽脈者生,”再往下就不好推了,有了五行,才有生克順逆啊。五行是講事物與事物的聯繫的,是什麼關係的。既然掌握了陰陽又掌握了五行,在這個理論上指導脈法,那我們就是理論指導實踐,才能達到憑脈辯證的臨床。學習就是繼承,把寶庫的東西挖出來。這個東西你以是不知道,就完了,你要是知道,還很上癮。這個東西,也人的精神境界相共鳴,就有了體會了。所以讀書到了一個境界,就可以指導實踐了。這個是必然的。
32條“脈肥人責浮,瘦人責沉。肥人當沉,今反浮,瘦人當浮,今反沉,故責之。”
這條的意思,脈和人的形體也有關係的。舉個例子,胖人瘦人。推廣,老人、少年,男人女人。南方人、北方人。每一個人的特點決定人的脈,有正常之脈,反了正常之脈,就有問題了。就當責之。胖人,肉很厚,一般都見沉脈。瘦人,皮薄,脈就浮。跟體形有關係。長跑的脈很慢,是特定的體質,特定的脈相。肥人責浮,胖人當沉,現在見了浮了,浮脈舉之有餘,猶如漂木。不應浮而浮,應該責之。因為這是反常的。很有可能這個人中氣大衰,氣不斂。瘦人當浮,今沉,也是反的。所以也應該責之。不僅要責,還要研究分析,有什麼問題,為什麼出反常現象。比如,兒童,正常都是數脈,今見緩了。有人脈跳一跳停一停,正常人脈見結代了,有病了,但是老年人,卻是正常的。脈博會跟特有體質不同,而變化。當醫生應該瞭解。婦人來月經了,性情急躁、好怒,這些都要考慮進來。包括內容很豐富的。
33“師日:寸脈下不至關,為陽絕;尺脈上不至頭,為陰絕,此皆不治,決死也。若計其餘命生死之期,期以月節克之也。”
這一條是論陰陽偏絕之脈法。寸脈為陽,尺脈為陰。寸遲之間有個關脈,為陰陽之中,關是陰陽之氣上下的中間的地帶。關在陰陽之中。寸為陽在上,尺為陰在下,關是界線。陽至關而下交于陰,陰至關而上交于陽。陰陽之氣,上下交通是正常之象。這第一層意義。
不正常、反常的,是寸脈不能下至於關,這叫陽絕。寸為陽,不能下交于關,就是陽厥於上,厥為氣不續也。尺脈不能上交於交,是陰氣絕於下了。這說明了,寸關的陰陽之氣絕了,不能夠互相來往,上下交通,不能上下結合了。這個樣子,反應了人身的陰陽之氣乖離,上下脫厥了。陰平陽秘,精神乃治,陰陽離厥,精氣乃絕,所以陰陽不能相續了,上下不能結合了,這個脈為不治之脈,所以叫決死無疑,加肯定口吻。
那麼死在什麼時候?陽厥死于春夏,陰厥死於秋冬。陽氣厥了,到了春夏陽氣盛時,它已經不能盛了,所以就死了。陰氣厥了,應該主陰令時而不能,所以就死了。期以月節克之也,此期,當約定,約定個時間,就以是月的節令。陽死于春夏,陰死於秋冬,到時候能行令,就行,不能行令,就死了。
因此,在臨床診脈的時候,看寸關尺。寸尺之脈是上下相連,上下交通。如果寸脈下不至關,尺脈上不至關,這就叫做短脈,氣不續了。
38條“師日:脈病人不病,名日行屍,以無王氣,卒眩仆不識人者,短命而死。人病脈不病,名日內虛,以無穀神,雖困無苦。”
這個是辯行屍,辯脈病人不病,這個行屍,也叫走肉。因為這個人沒有生氣了,還活動,人的命實際上已經沒有了。人病脈不病,這叫內虛。來顯示脈的重要性。
脈是人的根本,為什麼呢?因為寸口脈 反應臟腑之氣,關係臟腑的根本的問題。脈病了,這個病是真髒脈,不是一般的脈,已經是沒有胃氣的脈了,人卻沒覺得怎麼樣。這個情況很多。人有病了,卻沒感覺到病。比如人長癌就是一例,所以是常有的。脈出現了真髒脈,人還不病,醫生的理論來講,五臟的根本已經絕了,當有突然之變,馬上就可以來病,馬上就可以死,頗生不測。這種情況是常有的。所以叫行屍走肉。
如果人病了,脈卻沒病。人出現了種種病容,病態。脈卻還好,還明胃氣的,雖然人看起來很弱,這個是根本沒有受傷,所以只是氣血之虛而已,對於性命無關,是可以治的,無足為害,所以叫雖困無苦。
這一條突出了兩個重點。這個提示醫生,要抓住根本,不要抓住表相。病人常問,我的病怎麼樣?能治不能治?這很常見,這就看醫生的水平。當醫生的能決生死,這就是本事。
以無谷神,谷神就是穀氣。人的榮衛的來源,都是來源於穀氣。人病脈不病,只是因為飲食不及,吃的少,形體衰,是這麼情況。只要是病好了以後,飲食正常了,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。所以不涉及到死的問題,只是病的問題。跟行屍不一樣,行屍走肉,看起來很好,沒有病態的特點,但是脈絕了,這個人就完了。由此可見,脈的重要性。辯脈法也講到這一點。可以結合起來,加以體會。
39條“問日:翕奄沉,名日滑,何謂也。師日,沉為純陰,翕為正陽,陰陽和合,故令脈滑,關尺自平。陽明脈微沉,食飲自可。少陰脈 微滑,滑者,緊之浮名也,此為陰實,其人必股內汗出,陰下濕也。”
這一條,論脈由陰陽之相合,而成滑脈。但是有陰陽平與不平之分,如果平了,是正常的,陰陽相合,也有陰盛陽虛,陽盛陰虛之分。翕,日浮而盛。奄,忽然。人的根本、生氣之源,在於陰陽,陰陽一個是先天陰陽,叫少陰,後天陰陽,叫陽明,是脈的生死之源,是脈的根本。陰陽,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,凡是有陰有陽的,就應該兩相和合,應該互相平衡互相依賴,這樣才是沒有病。這是一個精神。
第二,沉都是屬於少陰的。翕屬於正陽,陽明。脈來浮盛,是反應陽明的正陽之氣。這個脈,浮而盛,忽然又見沉,由沉到浮盛,反應了少陰、陽明,陰陽之氣是兩相合和的。這個就是滑脈。滑脈的波動特點,就明浮盛而又沉,沉而又浮盛。這個就說明,少陰之陰與陽明和合,形成了滑脈。所以脈是滑的。關是主于陽明的,尺是主于少陰的,現在陽明的脈為沉,這個叫陽中有陰,陽中有陰,陰陽相得,關自平和,就沒有病了。少陰的尺脈,微滑,為陰中有陽,尺脈自然就平和了。關尺自平,就概括了,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的特點。這個時候飲食自可,就正常了,沒有什麼問題了。所以少陰脈微滑,陰中有陽,陽明微沉,陽中有陰,這是陰陽和合,沒有病,飲食自可。
滑和緊脈。滑者,緊之浮名也。這句話怎麼解釋呢,滑與緊有個分別,脈 來急切有力的,而沒有陽和,沒有緩和之氣的,就是緊脈,緊脈來的力量很大,彈人手。所以緊脈為寒脈。滑脈,也是浮盛,來的有力,脈博浮盛而有鼓動之相者謂之滑。翕,為正陽,有浮盛的樣子。浮盛之中忽有沉。所以緊脈與滑脈的分別,緊脈來急切有力,滑脈 來而浮盛,有相同之處。滑脈也就是浮緊,也點象緊,但是滑脈有沉,緊脈沒有翕奄沉這個特點。滑脈,脈來浮盛,有點緊的特點。所以滑者,緊之浮名也。在浮的這一方面,滑有緊脈浮而有力的特點。這樣一來,少陰脈微滑,陰中有陽,如果滑的浮盛,有緊的意思,這個就是陰分裏有陽血,實指邪氣說的,少陰裏有陽熱的實邪,為病,一個是股內汗出,一個是是陰下濕也。股內就是陰股,大腿一個是內側,一個是外側。外面是陽面,陽經所經之地,內側為陰股,為陰經所經之地。陽加之陰,所以謂之汗,陰股會出汗,陰下濕,男性陰囊,發潮發濕。
這一條總的來說,有陰陽相和的滑脈,也有陰中陽氣太盛的滑脈,變成濕邪。這個在臨床很有體會了。比如婦女之脈,脈 見沉,這是少陰脈,沉是水脈,是腎脈,滑是陽脈,沉滑,就是陰中伏熱,我們就要問:如果有帶下,味大的,這個就是少陰藏有濕熱之邪。必須要用黃柏、茯苓、滑石、知母、苦參,清陰分之熱,病就好了。這個還很准,這個有效率,10個見7個。小便黃短,有刺激症。第二點,男性,見沉滑了,如果腰疼,腿疼,腿脹,問問小便,會黃、重,太黃,特重,這個就是濕熱,是濕熱之邪下陷陰中,必須用黃柏、茯苓、二紗、清熱利濕利小便,才能好。這個病如果當成風寒治了,越治越壞。
成無已注:
同志們可以問了,那沉數不也行嗎?沉數可不可以說,帶下啊?沉數,這個例子不合適了。因為滑脈 主於痰濕的,所以下面帶下也好,兩條腿疼痛也好,常懷濕邪。滑而緊、滑而實,就是陰中有熱邪,此為陰實。所以才發生股內汗出、男子腿疼。陰囊潮濕,一個人一天得換五次內褲,怎麼治也治不好,刺蝟皮炒灰,用黃柏,治就治好了。刺蝟是陰獸。
還有,現在溫膽湯證,大家都不知道,失眠、口苦、心煩、頭暈、噁心,這個就是火,就是熱啊,痰就是陰啊,也是個陰陽相雜的病,如果心煩、多夢,如果只認為是有火,怎麼用黃岑、黃連,怎麼治也治不好,晚上還是睡不好,必須加上半夏、陳皮、生薑,一去痰,就好了。因為火是屬陽的,痰濕是陰邪,把痰去掉了,病就好了,否則火是去不下去的。所以陰陽有兩者依伏之病,單治一個,是治不好的,必須得抓住病的根底。
40條“問日,曾為人所難,緊脈從何而來?師日:假令亡汗、若吐,以肺裏寒,故令脈緊也。假令有咳者,坐飲冷水,故令脈緊也。假令下利,以胃虛冷,故令脈緊也”。
這一條,主要是論緊脈主寒,以至於緊脈產生的條件。
緊脈之來,有三個原因,總的來說,都是跟寒邪分不開的,緊主寒、主痛、主實。寒是根本。
假令亡汗,汗出太多,汗裏有陽氣,汗出太多,陽氣受傷,陽氣一傷,陰氣就盛了,就可以促成寒相了。嘔吐,傷了傷了胃了。假令咳者,坐飲冷水,此坐,當因字講,不是坐著喝冷水。所以才有訓詁學。杜牧有首詩,停車坐愛楓林晚,此坐,也是因的意思。就因為喝涼水,行寒飲冷再傷肺,水寒之邪傷了肺,水寒上射,肺胃有寒故咳,故令脈緊。一個是誤治,亡汗藥吐,是誤治,下利,胃虛冷,也可以出現脈緊。一個是寒,一個陽氣虛、正氣虛,寒邪盛。
脈緊有三個來源,都可以出現脈緊。
學這個有什麼意義呢?知道緊脈所生的原因,臨床辯證就有了依據了。亡汗,越吐是肺裏寒,可以出現脈緊。胃虛寒,也可以脈緊。由於水飲之邪上逆,也可以產生緊脈。臨床憑脈辯證時,要考慮這三個來路,來探索寒邪的來路。
上面講滑脈,這條講緊脈 ,這兩個有沒有互相聯繫,互相滲透的意思?有的。滑者,緊之浮名也,為陰實,下麵,就講緊脈 從何而來。但是滑主熱,是陰中伏陽,而緊主寒。
下面這八條,九條,總而言之,是論榮衛強弱,強就是實了,弱就是虛了,還有一個就是平和。主要講榮衛盛衰,平和。
原文:“寸口衛氣盛,名日高,高者暴狂而肥。榮氣盛,名日章。章者,暴澤而光。高章相搏,名日綱。綱者身筋急,脈強直故也。衛氣弱,名日心世木(揲),(揲)者,心中氣動迫怯。榮氣弱,名日卑。卑者,心中常自羞愧。揲卑相搏,名日損。損者,五臟六腑乏氣,虛掇故也。衛氣和,名日緩。緩者,四肢不能自收。榮氣和,名日遲。遲者,身體俱重,但欲眠也。緩遲相搏,名日沉。沉者,腰中直,腹內急痛,但欲臥,不欲行。”
寸口之脈 ,為脈 之大會,榮衛之氣會於寸口。所以要瞭解榮衛盛衰、平和,應該在寸口脈處求。高、章,指榮衛有餘,氣血剛強,揲卑,指榮衛之氣不足,氣血為之減損,而少也。緩遲,指榮衛相和,既不盛也不衰,處理和平的狀態,是正常的,這樣榮衛抱困,榮衛之氣不浮散了。
衛氣太盛,脈也盛。所以名日高,高者高大。榮氣盛 名日章,章者章注也。榮是陰血,榮氣太盛,就章。高、章,反應了榮衛之氣有餘,太盛。高章相搏,名日綱。這個綱,同於剛,剛強有力。榮衛太盛,人就剛強有力。這個是不是好事呢?不是,是太過了,會得有餘之病,得實證。為什麼榮衛太盛呢?那是病邪導致的,衛氣弱,名日揲,是恐怯,不足。榮氣弱,名日卑,榮血之氣不足,卑,低下了。揲卑結合名日損,就是減少了,就是不足了,榮衛之氣受到傷害了。這個樣子,發病當中,都是榮衛不足的疾病發現。傷寒論中,榮衛不足,血少故也,桂枝新加湯主之。榮衛是灌溉周身,榮衛不足,就會周身疼痛,渾身無力。所以損指正氣不足而言。
正常的,衛氣和,名日緩,就是舒緩,很正常。榮氣和,名日遲,不快不慢,很徐,這樣榮衛相和,名日沉。這樣,榮衛抱團了,不會散了,無太過無不及,脈就沉。沉者榮衛互相結合,能夠安靜,不被邪擾。這個就是正常的情況了。
這幾條,因為脈,“脈為血脈,氣血之先,血。。。。氣息應焉”,脈道就是榮衛之行,榮衛之行而辯見寸口的,就有盛衰、平和。傷寒表實,脈來浮緊,就是太過了,名日綱表實,頭疼、腰疼。非用麻黃湯發汗不可。桂枝加人參湯,榮氣不足,血少了,也是渾身疼痛,汗後身痛脈沉遲,脈見沉遲,發汗後,脈 見沉遲了。這個疼痛跟傷寒表實的就不一樣了,那個是邪氣盛,這個是正氣虛,那個用麻黃湯發汗,這個用桂枝加人參湯,來補榮衛氣血的。這個方子很有效。
一個產後流血比較多,渾身疼痛。我一看,渾身疼痛、脈沉遲緩,舌苔淡,就開了這個湯,吃三付,就好了。傷寒歌括、長沙歌括,都得背下來,有無窮無盡的好處,記而不忘,就是臨床辯證的有力支持。這些歌,是我那個時候,啟蒙學醫的時候背的,今年六十八了,還能上口,受之不盡。現在就不行了,這也不背,那也不背,怕苦,這個說是要是能學到什麼東西,恐怕困難。所以中醫要講究背,背是基本功。那些老大夫,背原文,倒背如流。
榮衛的平和,要從寸口脈反應出來。
上堂課主要介紹了這樣幾個內容,一個是時脈與非時之脈的生克關係。時脈,就是指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而言的,非時之脈,就是跟時脈不一樣的脈。非時之脈用五行的學說,有生克順逆的關係。所以舉出了,二月見毛浮之脈 ,毛是肺,屬金,是不好的。舉這一個例子,其他的就可以類推了。夏見沉,秋見洪,都可以類推。這樣的一個診斷,大家是不是有意見呢?能不能這麼準確?其說可信不可信?這個有個前提:這個人要有病,有肝病,脈和病、證是相聯繫的,見了這種病,又得了相克之脈,可以推測生克順逆,是這樣的一個道理。一個的疾病的前提之下,來反應時脈和非時之脈。這是很重要的,要記住了,要在臨床檢驗。
根據張仲景十券22篇,他的話可以產基本上都是對的。從後漢到現在,1700年,歷代的醫家,都異口同音地承認,他的話是兌現的,都是實事求是的。
第二個內容,脈病人不病,人病脈不病。真髒脈現,人卻沒有病,作為醫生的怎麼判斷?或者,這個人有病,但是脈倒不病,還比較正常,不是見了真髒脈了,這個是結合臨床而言的。在臨床中確實有這些情況,所以張仲景就告訴我們,脈病人不病,叫行屍,容易發生意外之變。因為脈 是五臟六府反應最靈敏的方法,如果已經出現了真髒脈了,這個人還能活得長嗎?那麼,人病脈不病,面上的顏色不好看,但是脈不病,比較好,所以五臟之氣還存在,根本還沒撥,所以雖困無苦,這個死不了。由此來看,38條,說明脈是根本,解釋了切脈的重要性。可以先知啊。可以先知是有依據的,不是唯心的。這個據我個人在臨床體驗,這個還是確實如此。只要我們細心,凝神於指下,只要看沒有胃氣了,仔細觀察,可以測知生死。反之,這個病很厲害,人病脈不病,論五臟、四時,都是調和的,是可治的。
第三個,以寸尺、關,不僅候下中下三焦,也可以候陰陽存亡的問題。關者有出有入,是陰陽上下交通的交界。陰上交于陽、陽下交于陰,必須通過交。所以寸脈下不至關,為陽絕,尺上不至交,為陰絕。這個脈就是半截脈了,短了。三部本是相連的,如果寸就在寸,下而不至於關,到關脈上就沒有了,就別說到尺了。或者,尺脈上不至關, 這個脈都不是好的。注意不治這兩個字,這個是個死證。所以我們在切脈 的時候要加以注意,陰陽之氣絕了,絕者斷也,兩者不能接續了,陰陽斷絕人豈能生?獨陰不生,獨陽不長。所以這兩個脈是測生死的。這個要重視,要琢磨,要在思想裏打上一個深刻的烙印,然後才能指導臨床實踐。
第四,論了一個滑,一個緊。滑為陽而緊為陰,滑主熱而緊為寒,大體上告訴我們了,滑是屬於陽屬於熱的。滑脈的形成,翕奄沉。翕,只有成無已講的對。翕是浮盛之相,脈 來很浮盛,又忽然又變沉,一個是代表陽明,一個是代表少陰。所以滑,是陰陽和合之脈,從先天腎到後天脾胃,而出現滑脈。這裏又提出兩個讓人注意的:一個是陽明脈微沉,少陰脈微滑。這兩個微字很重要。也就是說,一個是純陰,一個是正陽,這個和合。陽明浮盛 之脈,而有微沉,加個微字,少陰是沉,但是微微有點滑,這個才叫關尺自平,飲食自可。這個才是正常的。一有勁,有力量,就是邪氣了。所以脈法,主要是講是帶和緩之相,才不偏盛 。如果滑者緊之浮名,滑而浮盛,而帶有緊意了,像浮而緊似的,這種滑,為陰實,這個主于陰中有伏熱了。所以這個緊與微是相對的。少陰脈微滑,但是不微而緊,陰份的邪氣實了。所以滑脈的翕奄沉,都喜歡微,不喜歡實,不喜歡有勁,否則將有偏盛偏衰。
下面說緊脈,緊脈是有力,但是緊脈是主於寒了,探求其原因舉了三個例子,這三個例子,都是寒相。假定肺裏寒,可見緊脈;假令咳者,飲冷水,也是寒;假令下令,胃中虛冷,也是寒。所以才見脈緊。緊和絃和仲景的時候,是可互用的。所以有些說緊,可能是就是弦。作為我們讀書人,要看論證的前提是什麼,來正確理解。比如,傷寒論,苓桂術甘湯證,心下逆滿,心上沖心,脈沉緊。。。。。這個脈沉緊實際上是脈沉弦。那麼怎麼知道呢?這個緊字不敢改,但是體會。實際上,苓桂術甘湯都是弦脈,不是緊脈。甚至說是,包括這一條,假令咳者,坐飲冷水,這個是不是弦,弦脈主飲。傷寒論還有縱橫,縱橫的脈緊,實際上是脈弦,木克土。總而言之,古代的緊,有時當弦解釋。
洪脈反常有兩種形式,一個是從面積一個是力量而言的。脈來頭小,是從面積,脈來小了,不是洪了,反體長了,小是跟大而言的。另一個脈微是對脈盛而言的,來的微了,所以主病有主外有主內的。這兩個恰恰 跟正常的洪脈相反了。洪脈來的有力而洶湧,很盛。這兩個病脈是反覆了。所以才叫病脈。
50條:“寸口脈緩而遲,緩則陽氣長,其色鮮,其顏光,其聲商,毛髮長。遲則陰氣盛,骨髓生,血滿,肌肉緊薄鮮硬,陰陽相抱,榮衛俱行,剛柔相得,名日強也。”
這一條是承上文而言的,脈來緩和不盛不衰,不大不小,不強不弱,為榮衛相得,榮衛和諧,無病,所以就主人的身體強健。身體強健有幾個反應,。。。。說出了健康人的表現。
其間商,人有五音,叫宮商角。。 ,五音發于五臟全于四時,商音屬肺,這個音清越,聽得很遠。這個是商的音。真正要是講音,音韻學,裏面有很多的學問。所以這個商,歐陽子做秋聲賦,商傷也,有聲自西方來者。秋風吹落葉。
這條有以下幾點內容要注意,一個是脈緩而遲,脈不快不慢,不大不小,不強不弱,這樣的脈見於寸口,講人的陰陽相抱相持,榮衛氣血靠的很緊。這種榮衛和諧,陰陽相抱,必有反應。衛氣和,有一個樣,榮氣和,另一個樣。榮衛相和反應在外,顏色鮮活。古代的顏,主要是指天庭,如果久病之人,天庭到鼻准明亮,就證明病要好了。胃氣足了。聲音響亮、毛髮易長,這是衛氣好,能夠有這樣的表現,通過這些表現,就知道衛氣好,此衛氣之治也。骨髓生、血脈滿,榮氣足,陰氣盛了,肌肉也堅強了,有勁了,特別顯得有力氣。這個樣子,此榮氣之治也。榮衛都好,所以榮衛俱行,榮衛的功能正常,是按照生理要求行動的,所以剛柔相得,這樣子,就身體健康而無病了。
這50條是49條的發揮,說明,榮衛相和,脈來遲緩,對於人體,就是健康者。從這一條,我們就能體會,中醫講榮衛的,榮衛的關係關係到人的健康,榮衛和諧,人就健康,榮衛不諧,陰陽就不和,就影響了人體的健康,就出現了疾病。由此可見,榮衛的問題,關係到人的健康與疾病。所以傷寒論第一個方子,就是桂枝湯,就是調和榮衛的。也是告訴我們醫生,要調和榮衛、氣血、陰陽。這是個大問題。
51原文:“趺陽脈滑而緊,滑者胃氣實,緊者脾氣強,持實擊強,痛還自傷,以手把刃,坐作瘡也。”
這一條主要是論脾胃邪氣強,就要傷脾胃正氣。這種傷,邪強傷脾胃之氣,叫自傷。就象以手把刃。
趺陽,是候脾胃之脈的。是候中洲脾胃之氣的。趺陽之脈,應該脈見緩,應該緩而遲,才體現了正常的脈法。現在趺陽不現緩而遲,而是見脈滑而緊,不是和平之脈,是病脈。主什麼病呢?
滑者胃氣實,緊者脾氣強。滑,胃實,緊脾強。前提是病脈,所以實強,不是好事,反應了脾胃的實邪。所以滑緊之脈見於趺陽,主於中焦脾胃之邪氣實,邪實必傷本氣。就象,用手握著刀刃,結果必自傷。這是個比喻。坐作之意,既可以坐與起,行與止。這條的意思是,反應榮衛之氣的調和的寸口之脈,應該和緩。這一條是接著上一條意思,趺陽之脈如果不緩而遲了,變成滑而緊了,就是病脈 了。所以說脾胃的邪氣就強了,強實,對人是有害的。這個病就得自傷其脾胃,傷其本氣。所以就 象以手握著刀刃似的。
52原文:“寸口脈 浮而大,浮為虛,大為實,在尺為關,在寸為格,關則不得小便,格則吐逆。”
這一條的中心,是論關格的脈證特點。關格是一個病名。開頭以寸口脈,見浮大這脈,一個是主正虛,一個是主邪實,就是正虛邪實的反應。脈浮而大,面積寬闊,在主於邪氣實。所以脈浮且大,就主正虛邪實。這是寸口之脈。
如果浮大這脈單見於一部,單見於尺,尺屬陰,浮大,既代表陰虛,又代表邪盛。陰氣虛,而邪氣盛,陰氣不得上行,而反關於下,就象門一樣,關住了,不通了,所以這個病就叫關。關則不得小便,小便隆閉。因為腎是管二便的,尺部候腎,腎陰之氣被邪氣困擾,所以就得小便不能。若見於寸,寸主陽,則陽氣虛而邪氣盛。陽虛邪盛,則陽氣不得下行,而反格於上,不得下交于陰。這樣子陽邪被格拒於上,則會吐逆。
這條要和37條脈要對比,那個是陰陽絕而不續,是個死證。這個為什麼不死呢?這條是關格,那個是陰陽之氣絕了,不能互相接續。這個是陰陽之氣還能通,但被邪氣所關、所格,但是陰陽之氣還可以通,不是陰陽之身本身不能接續,所以不是決死也。
那麼關格,在中醫上的文獻很多。難經、內經上都有。凡是關格,往往、大多數屬於陰陽不和,就會產生致病因素,就會為邪氣所病。這個關格,是本身有邪氣,不是因為陰陽自身的問題。這裏有正氣虛,邪氣盛的病變。因此有指導意義。
如果臨床出現了關格,有一證出現,也有兩證出現的。或關、或格、或關格。如果從正氣虛邪氣實這個原則來辯證診治還是很長知識的,也可以說,還能夠找出證結之所在:一個是正氣虛,一個是邪氣實。這一條,如果推而廣之,對於許多臨床關格之病,還有很多指導意義。
原文53條:“趺陽脈伏而澀,伏則吐逆,水穀不化,澀則食不得入,名日關格。”
這一條論脾胃陰陽失調,導致關格的脈證。這跟寸口脈浮而大是相對的。趺陽是中焦脾胃,直接反應了脾胃陰陽不和。
這一條有以下幾個內容需要理解:
其一,脾胃病應候趺陽脈。現在趺陽伏而澀。伏,伏而不起,澀,澀而不流。伏脈推筋找骨尋,比沉還沉。澀,脈來細小而短,往來困難,短且散。脈伏而澀的,和脾胃的遲緩平和之脈大大不同。是病脈 。意味著,脾胃有病了。脾胃陰陽不和。為病,為什麼病?伏則吐逆。脈沉伏不起,主胃氣伏而不宣,屬於陽氣不宣;澀主脾氣澀而不布,脾氣澀滯,所以伏澀分別主陽陰、胃脾,就是說脾胃的陰陽、氣血,不能甫布,所以脾胃的氣機不和。所以中焦之氣不和,就是中焦氣急壅塞,所以就吐逆而水穀不化。脈伏在於胃,胃氣不利所以就吐逆,脾主運化,運化不利,所以就水穀不化。中焦之氣是很重要,脾這孤髒,中央土以灌四旁。五臟之氣需賴於脾胃之氣,現在脾胃之氣不和壅塞,一個是胃氣伏而不起,脾氣澀而不流,髒氣內結,不但是脾胃之氣,其他的臟器也受到影響。這個樣子一來,伏哉吐逆,水穀不化,澀哉食不得入名日關格,。這時脾胃陰陽失調,所以就出現了關格之證
這個關格,屬於中洲,脾胃之氣升降不利的關格。食不得入叫做格,還沒有關?還是食 不得入就叫關格了?上文是講正氣虛邪氣實,是陰陽上下,這個是脾胃中洲,這樣上中下,三焦全說全了。所以這兩條,合起來來體會,上中下三焦之氣不和,都可以導致關格之病變。所以這兩條要連在一起來看。上下有吐逆,有小便不利,叫關格,很好體會。中焦的脾胃陰陽不和,吐逆、食不得入,就是關格。吐如果是關,食不得入就是格。
原文54“脈浮而大,浮為風虛,大為,風氣相博,必成隱疹,身體為癢。癢者,名泄風,久久為痂癩。眉少發稀,身有幹瘡而腥臭也。”
這一條主要論風邪傷人的變化。和麻風有關係。中醫對於癩風,又叫厲風。這個泄風,就是風邪外泄,從裏向外,是張仲景自注句。
第一個問題,是脈浮而大,浮主於風,大為氣強,意思是,這個人受了風了,不是一般的風,而是受了虛邪不正之風。虛邪不正之風是什麼?內經講,五方風邪傷人為,虛實賊微正,看是從哪個方向面來。如果受的風是從虛邪之鄉而來的, 這種風邪就是虛邪不正之風。比如夏天,屬火,南方來的邪,叫正邪,要是北方之邪而來,這就叫賊邪。我那時候,有太乙九宮。按照生克制化、季節來說的。
這個人受的虛鄉不正之風,傷人很厲害,浮為風虛,大為氣強,所以這個邪氣比較強盛。風氣相博,那麼,風邪與人的正氣相博,有兩種情況,第一階段,叫初期階段,這種邪風,克於皮膚,比較輕,就出現隱疹,身體微癢,癢者為泄風。這是輕的。這個病要是不解,時間長了,就重了,風邪從皮膚入於經脈、血脈,由氣分到血分,由皮膚肌腠到血脈,就成痂癩,形成厲風。那就比隱疹厲害了。這個叫做厲風。
痂癩,就是現在所說的大麻風。成吾已注:眉少。。。。。
大麻風,是風邪傷到血分了,不是在衛風。由衛到榮再到血,醫宗金鑒有醉仙散,治這個病。岳美中很醉心于這個方子,發表了很多文章。
痂癩有些故事,一個叫麻風女,烏梢蛇能治風。輕的是風,重的是風毒,治療,去風、養血解毒,必要的時候,要補正氣。
原文,55條“寸口脈弱而遲,弱為衛氣微,遲者榮中寒。榮為血,血寒則發熱。衛為氣,氣微者心中饑,饑而虛滿,不能食也。”
這一條,論榮衛虛寒之病,以及證候脈相的特點。這一條榮衛與脾胃相聯,很有意思。寸口脈弱而遲,弱者衛氣微,弱近於沉沉而無力為弱。遲者榮中寒,這裏的寒也是當成虛字講,榮中虛。榮為血血寒則發熱,血虛就能夠發熱。衛為氣,氣微者,不足了,心內饑,但是心裏還覺得悶。衛虛為什麼會造成心內虛脾胃虛滿?因為榮衛來源於脾胃化生水穀之氣,榮衛之氣虛,就影響到脾胃虛了,就導致內虛滿悶的證狀。這個就是說榮衛與脾胃是有聯繫的。因此,榮衛虛衰的疾病,可以聯繫到脾胃,榮衛陰陽不和,就是脾胃陰陽不和。所以桂枝湯,是甘溫之藥,可以調和榮衛、調和氣血,調和脾胃。使脾胃的升降之氣得以調和。榮衛所以是後天之陰陽也,和水穀分不開的,先天陰陽在於水火,後天陰陽在於氣血。
在臨床的時候,是調和水火,還是調和氣血。比如說,張介賓,張庭。往往側重於先天之陰陽,在那裏治了一大群病。後天脾胃陰陽,就是李東桓了。治病必法於陰陽,陰陽不能離於先天後天。治病的時候,要從先天入手,有的時候要從後天入手。張仲景講的先後天。6完
張仲景認為,人的榮衛平和了,那人的身體就強壯了。強壯的原因,一個是陽氣長,陰氣盛。這一條第50條要和第44、45、46條互相對比。44條,說衛氣弱,名日揲,榮氣弱,名日卑,揲卑相博,名日損。50條,名日強。這個榮衛不足,名日損,損就是減少、喪失、傷害。總的意思,損是不足了,正氣受損了。從這樣兩條對比之下,要體會,體會什麼呢?人體的榮衛強盛 這個人的身體就好,是正常的,是無病的。如果這個人榮衛不足了,這個人就是虛損了,正氣不足了,就得虛勞之病了。這就是對於古代、後漢時期,治虛勞病的一個新的發展。就是看榮衛是強還是弱,如果榮衛不足了,就是損,就可以出現一些虛勞之病。如果 榮衛強,人的身體就強壯了,就不會發生損的病了。學而不思則惘啊。榮衛的問題太大了,甚至關係到身體強弱。
第二點,榮衛足了,陰陽也就調和了。所以包括兩個方面的物質。一個就是陽氣方面的,一個是陰氣方面的作用。所以榮衛的強、不衰,對於人體的血液骨髓毛髮,都出現一個強盛的具體的情況。這就和我們治療虛癆病,病有邪氣實、正氣衰兩種情況,對於正氣衰的一方面,有陰虛有陽虛,陰虛、陽虛,如果統在榮衛這兩個方面,陰虛,就是榮虛,陽虛就是衛虛。榮衛概括氣血陰陽。
第三點,過去,我們治虛癆病,分的陰陽跟仲景的學說多少有出入,只是認為腎陰腎陽,六味地黃湯是滋陰的,偏重于腎水這一個方面,這個認識是比較固定的。陰虛就是腎虛,腎虛就用滋陰的,六味地黃湯等。從張仲景的榮氣虛而血虛,血虛而陰虛,這樣的理論我們體會並不是太深。通過我們學的辨脈法,榮衛不足叫損,榮氣強叫做強,也就是44、50條前後的對比,才發現了,榮衛裏是包括陰陽的,也包括後世的腎陰虛這一個方面。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新的理論。
張仲景的這種思想不單是個理論的問題,有臨床的實踐為證,來說明這一點。何以見之?看看金匱要略,血痹虛癆脈證並治,第六。血痹虛癆篇一共有九個方子,複方不算,正方一共有九個,這九個方子裏,用桂枝湯,調和榮衛、氣血、脾胃的一共有四張方子。第一個叫黃芪桂枝五物湯、第二個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、第三個是小建 中湯,第四是個黃芪建中湯。張仲景為什麼要血痹虛癆病裏9個方子裏有4個是用桂枝湯加減呢?就充分顯示出,張仲景以榮衛強而身體強,榮衛虛而身體損,這個並不是口頭的,而是結合臨床實踐的。這個臨床實踐,當然傷寒論裏也有,也體現出來了,而要雜病裏也體現出來了。所以能用桂枝湯加減能治虛癆病?比如桂枝龍骨牡蠣湯,治。。。,小建中湯,治。。。。,黃芪建中湯,治。。。。。
以前我學血痹虛癆,就有很多的問號。比如,小建中湯治虛癆病,因為我們知道,小建 中湯是溫熱藥,是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嘛,能治一些熱相,。。。。。。。,這個不好理解。後來看金匱心典,似乎明白一點,小建中湯有桂枝湯,桂枝湯能調和陰陽,因為陰陽不和,所以才有熱有寒,陰陽和了,寒熱都沒了。就達到這麼個程度,但是根本的道理並不是太清楚。以後,我們看了辨脈篇第二,44條與50條對比,才明白這是個理論的問題。榮衛不足叫做損。榮衛者,氣血也,陰陽也,榮衛虛,不足了,陰陽都虛了,就出現陰陽俱虛的證候,所以這個是非常重要的。張仲景不僅在理論上,提倡榮衛的重要性,在實踐上,尤其是在血 虛癆這一篇裏,用了四個以桂枝湯加減的方子,從榮衛入手,來調和氣血、陰陽脾胃,達到治療的目的,這是個法啊。這是個別開生面的問題,是新的發現啊,但是古老的,過去也發現一點,似懂非懂,現在明白了。辨脈法裏一個強,一個損,顏色、毛髮、骨髓、是有具體的情況的,是客觀存在的。然後再結合金匱要略裏,九個方子裏有四個方子是以桂枝湯加減的,來體會榮衛的重要性――治虛癆病,要以補養榮衛為基礎,這就是理論的發展。內經裏,講榮衛也是很好的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,說的是很好,但是沒有方子,用什麼藥啊。所以張仲景是理法方藥,是密切結合臨床實踐的。
第二個問題,榮衛什麼起到這麼大的作用。因為榮衛是跟脾胃相聯繫的,榮衛是脾胃水穀的精氣,所以是內合於脾胃的。因此第55條,“寸口脈弱而遲,弱者衛氣虛,遲者榮中寒。榮為血,血寒則發熱。衛為氣,氣微者心內饑,饑而虛滿,不能食也。”把榮衛跟脾胃聯繫在一起了,所以榮衛不足了,脾胃就不足了,脾胃不足了,脾胃是主升降出入的,是代謝的總的東西,所以就形成了內臟升降的問題,所以李東桓就根據這個道理,才有補中益氣、升陽益胃,補脾胃泄陰火、升清降濁啊,就是從這個方面發展來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4658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